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教講

布教師:一覺禪師 簡介


乙卯年 十月 十五日
東禪寺釋一覺講述 【行持報恩淨化人間法要】

諸位大德居士們:
今天是諸上善人聚會的因緣,能得各位撥駕前來本寺,同參結緣,本人實感到萬分的榮幸。
承此良好機緣,在座中的善信要我來講話,我就將今日的行持報恩、念佛的意義,來向各位講說作參考!

行持報恩同要淨化人間緣。

報恩有四: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家恩、四.三寶恩。

人生在世,依仗父精母血結合的因緣,為一代未來的造因,這都是最初的發源。就是雌雄生殖細胞,結合成為一粒的合子。這時候,就有一個阿賴耶識(種子識神),帶著他所貯藏一切的隨業種子,來估計哪一對夫婦,有他親子的緣分。就借著這合子為緣,而投入在這粒合子內。將此一來,合子就有了生命。這一段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識」。就是識神投入胎的意思。

合子受母親的料養,就長大分裂,成二個細胞。以後每二小時中,就再分裂成為四個的細胞,成八、成十六、卅二、六四....在一日一夜就有了二千多個的細胞。三、四天後就有了幾萬個,合成為一個實心的細胞團。一星期後就成了一個內空外實球形的胚胎,又叫做囊胚。十天左右囊胚就發展成為原腸胚。二星期後原腸胚的細胞,就初步分化的起作用。內胚層就慢慢演發成有消化和吸收系統,外胚層就演發成有皮膚及神經系統。中胚層就演發成有骨骼、肌肉、循環、排泄、生殖各等系統。到一個月後,就成一條魚的樣子。兩個月後內部的分化將近完成,這一段分化作用,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名色」。名是將來管理精神作用的神經系統、色是其他各大系統。

二個月底至三個月時,胚胎頭部慢慢生出了眼耳鼻舌,軀幹部就發出手足來了。阿賴耶識神所住的腦部,就發展承有大腦、小腦、脊髓,及分到全體各部的神經系統。這段的胚胎,已慢慢發展到成一個完整的胎兒。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六入」。

三個月後的胎兒,每天從母體得到了養料,造成五臟六腑全身而健其體部。識神隨母的胎教,而變化天賦之性。
到了十月滿足,胎兒三迴轉身:1.男左女右迴轉。2.轉身兩手拘母心肝而轉。3.迴轉後兩腳踏母腰間,母的膝腦四肢痠痛、百節拘解,這時母親的痛苦難於言諭,看看胎而要轉生下來了。
臨產之時又怕四肢惡生。何為四般惡生:1.怕抅枯柴生,識先於手出橫身生。2.怕倒踏蓮花生,是兩腳先出生。3.推腸而生,是生腸(臍帶)纏身障碍生。4.怕氣血枯虛生,是母身氣血兩虛,胎兒健大產母困難產生。由此可見,婦女生產之道,是何等的險難痛苦。有的是子亡而母在,有的是子活母產亡,有的是子母俱喪。生得順然產男女,方得安慰暫時笑顏容。

胎而生出世了當時,他的末那識神,就指揮著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對境認領色聲香味觸法等的六塵。這一段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觸」。

小孩生出世了後,由父母的養育提攜,漸漸長大。每天因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情(亦指喜怒憂思悲恐驚),而領納著世間一切的善、惡、不善不惡等事到青年期。這段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受」。

以上「識」「名色」「六入」「觸」「受」等五支,是由過去世的「無明」「行」二支為因,招來現在的果也。

何謂「無明」:是本自清淨的自性,因一念動,化為識神,失去寂照,而起惑造業,墮於煩惱黑暗之中,永失其迴光返照之智慧,故謂「無明」。
由此無明造善惡諸業,識染善惡種子故,名種子識,又名阿賴耶識,譯名含藏識。由此阿賴耶種子識的業力,識神隨其善惡起造行業,故謂之「行」。
有此「無明」緣「行」二支,才能隨業投生四生六道之中,受苦無盡矣。

這一段就是由過去世的識神,投胎來轉世,借重父母養育之恩。我人有此色身者,皆有父母所生養故。如上識神投托母胎以來,才有此色身的過程因緣。

父母生育之恩,佛經云:父母之恩,重如泰山,深似滄海,何能報得。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而不暫捨,供給衣食臥具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盡父母之深恩。為人子者,父母在生時,當以五事供養。1.敬順父母,供養無缺。2.凡有所為,先白父母。3.父母所為,恭順不逆。4.父母正令,不敢違背。5.父母所為正業,令其不斷。

以上是五事供養(依父母正業,不依父母邪業)。為人子又要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密,去利益一切眾生,淨化現世父母,了知自救出世之法。灑其染心,懺除先業,令其識神同入淨域,達回本源,永脫輪迴之苦,才能得報答父母之深恩。

乃知無人自無始以來至今日,不只是一對現世的父母養育之恩,生生世世累劫以來多生的父母,同樣有生育之恩,亦要應當如是報。故累劫父母遷轉四生(卵、胎、濕、化)六道(天上、人間、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一切眾生諒皆我父母,其恩皆應總報。所以地藏王菩薩悲憫累劫父母之痛苦,發是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所以我們為報父母累劫的深恩,只有能早日看穿了四生六道輪迴之苦,早尋解脫門路。故虔誠皈投大覺慈尊,尋求明師,得解脫法,自救救人,利益一切眾生,同得解脫,獲無上樂。以上報父母恩,報眾生恩由此明矣。

所以今日巧逢回憶入世之辰,思父母險難之日,累劫生身養育,多生父母,各其隨業因緣轉生胎卵濕化四生之中,天上人間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之內,念及輪迴之苦,就於現前人間眾等,為求解脫自救之人,故先以淨化人心向善,隨緣消舊業,更勿造新殃之起見,提倡念佛法門:
1.造身業的殺生害命,改來本寺禮佛而減造殺業。偷盜佔據,改來拜佛,聽信因果還報律法不爽而知改過。邪淫亂性暴行為,改來念佛聞法,可知節制自量,而知修身養性之道。
2.造口業的惡口傷人,惹來殺身之禍。兩舌害人,破家亡產。妄言造謠害人不淺,終身而失信用慘遭的下場。綺語巧言聆飾,誤害他人等的口業。皆來虔誠念佛,自然消災解厄,誦經保平安。
3.造意業的慳貪心,起源成為五欲造惡多端。貪字不遂,起爭取鬪奪,嗔恨造怨,結業無窮,冤冤相報無時休息。煩恨惱亂識神沉迷,起惑造業受苦無盡,愚痴無明何時開朗。

志心信禮皈依三寶,求學戒定慧,息滅貪嗔痴。從此以後,身三、口四、意三,合為十惡,改為十善。社會人人如是洗心,各自淨化,世間自然變成人間淨土。由此心病各自醫治,一人如是一人精神健康,社會人人如是,國家和平家家快樂。不上天堂而天堂成矣。反之一人造惡,群中害馬,成群造惡,社會不能安寧,萬人造惡國家大亂,民不僥生。墻中失火,殃及水魚。護國興家,安定社會,人人有責。故古人云:造亂由心生,淨心滅惡源。所以要除禍根,必行十善功德,提倡念佛淨化人心法門,由此顯矣。

(接前)說,少年人的時,因識神執惑在色身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六識,合為十八法界的見解中,錯認現前境界的萬物皆為實有,因此貪愛着這個假相的色身,以為我執,為此追求色身的享受,就染着財、色、名、食、睡等的五欲。這一段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貪染心成為「愛」。

少年被熾盛的五欲所驅使,就生出了貪、嗔、痴、慢、疑、見。見又分五:1.我見。2.邪見。3.偏見。4.取見。5.戒禁取見。的各見解不同。
由此十使所驅故,就計畫著種種的手段,不論是合法取得的日用品,或不合法佔據的,甚至搶奪來的,只能隨心得手的。這在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取」。

因「愛」「取」故,貪戀愛好色身的快樂五欲,就娶妻配夫生兒傳孫,營計活業,不管是順境或逆境,他的身口意三業就造出種種的善惡業種子,心所的七識(我愛執)就將這善惡業種子,搬入去八識田中(含藏識的倉庫裡),又名阿賴耶識裏。由此又種下了未來的種子業因。這一段在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有」。

以上的「愛」「取」「有」三支,就成為現在的造因,招致未來的果報。

學佛的人,要知這一段的因緣,去求解脫。斷除現在的造因,抉擇昇沉之路,則免墮入四生六道輪迴的苦果。

人生一世由如轉燭之間,一年又過一年。不久少年換變中年,荏苒光陰不待人,不覺幾十年間,就成了老人了。老弱多病,眾苦交集,最後就是死期的來臨了。這一段佛學十二因緣上叫做「老死」。

嗚呼!阿賴耶識神(靈魂)脫體,猶如活龜脫殼,甚痛苦難申。生存之中為之人,捨離肉體色身的識神,又名中陰身、靈魂、魂身等號不一。由此捨身後,妻子財產帶不去,一雙空手見閻羅。

中陰身的識神,只有帶著善惡業而去。隨著其所造的業力,拘往他方受報了。
咦?
自病不能早自知 當初悔不遇明醫
明醫良藥護人在 遠避藥醫太自痴

如此看來,那個阿賴耶識神,就連生時所藏的業因,一併都帶去了。再估計那些業力,該受生在胎卵濕化四生中 ,輪入天上人間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之內了。

「生」「老死」二支,是為現在的造因成緣,而招未來世轉生的苦果。

觀此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等十二支的順流,只是結下一個的業力網,將八識羅在輪迴生死三界裏,萬劫不能超脫。

若有人識得這種的業網解法,就要向十二因緣中的無明煩惱業,破除解開業網了。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故由此還滅門去求解脫,這是求出世超三界免入輪迴之重要法門。

所以在凡夫地,要修到究竟成正覺得過程中,必仗諸天護法神祇常為擁護,國家政治刻時保障,社會互相提攜,安居樂業。故國家社會保護提攜之恩,需當忠心義報。
由此利樂社會,保護國家,淨化人心向善,復興古有文化,是刻不容延,當前的急務也。再做到未來為人類求幸福,以進到國父所言世界大同,亦就要將現在的人人先造善因了。

今日將行持報恩說到淨化人心的法門,以十二因緣順生還滅等法,歸納總報三寶、國家、眾生、父母等四恩。住世、出世、入世各階段,指引眾生及各位諸上善人同歸淨域之路。亦是人人在此生中必徑之道,希望各位大智菩薩,自救救人,淨化人間,上報四恩,下資三途,共同圓成佛智。最後,恭祝各位健康快樂,法喜充滿。


**********


〈弘法人員講習〉

弘法的業務,宜應隨時隨地、隨緣應機,導引人心改惡向善,復興古有文化,發揚佛教應世、住世、出世的真理。個個如此,則國無內亂,各守規律,一心一德則國自富強,家自和樂,社會自安寧。這是端賴正教,創造人心為最重要的任務。

所以佛教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都是佛之心,來為己心。菩薩的願行是眾生未成佛,誓不取正覺,地獄未空,菩薩不證菩提,這都是菩薩的願行,來為本自願行。如我呢?只有空送夕陽西墜而已,實是太慚愧了!

常觀人生人死猶如朝露一樣,恍惚間就受無常之風來吹墜落道草之中,實如風中燭之命。我們應該承此無常未卜之間,勇往直前,同勤精進求出離輪迴﹝惑業苦﹞之道,同度眾生早登覺岸為是。若不爾者,大限來時無定準,後生年少亦要提防。無常實為難憑。

由此看來,世間所有的幻相,一切都是假的、靠不住的。設若得住是漸時的,究竟是不能永久的。故我們的生命亦然,若無常肯給我們來約束而展現的話,我們就可以待得我們的慾望業務作完時,才來學佛修行未遲。若不如是呢?那就是人生的生命,生死事大了!

我們看看,光陰寸寸推著我們歸入死門的逼近了,我們豈可安逸過日乎?有智慧的人,決不會自誤失時後悔的,定尋個出路去求解脫。那麼就要向慈悲的佛陀、喜捨的菩薩去求解脫法啊!

到這境地的精神,不但欲業作完後去學佛修行,連吃飯穿衣、行住坐臥、榮枯得失、喜怒哀樂之中,都不離佛之心。

所以想佛念佛、學佛作佛的精神,是刻不容緩的。故自己的魔病各自醫,反省自性中的陋習,執著的貪嗔痴。須勤學持戒、禪定,學智慧。見聞覺知的時間因緣過程中,時時省察,去減除自性的煩惱,以達到自性清淨的極樂覺岸,才能自渡生死流的愛河。進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去廣度眾生,誓願入世弘法度化。如一眾生未成佛者不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有此弘法精神者,那就不辜負各位的恩師,各位講師教訓之恩所寄託了。由此亦能達到我們今日弘法講習的本旨,亦能分繼上報佛恩、中達教導師、下化一切眾生同圓種佛智,使佛法久住永恆、傳遍十方世界以進大同,成就唯心淨土。

最後一覺合掌禮敬,恭祝諸位同學,吃飯穿衣一切事理,都是平常好、平常好。
南無阿彌陀佛!
完了

~~~~~~ 永平山僧一覺 作講同勤


**********

一覺禪師【布講輯錄】← (按此連結)

(未完...)







**********
回紀念集【開山一覺了然禪師紀念集

回首頁【永平山 東禪寺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密識


佛來不知靈 佛去知佛定
真僧不露機 駕履歸西行

降魔有四魔:
1、得無生忍,煩惱永斷,故降欲魔。亦名煩惱魔。
2、得法身則更不墮凡身,故降身魔。亦名五蘊魔。
3、得無相身即無身自無死,故降死魔。亦名無常因緣。
4、無三摩則波旬外道不得使,故降天魔。如自在天等。

廣開秘密濟生門,三壇等施甘露解食:
自性┐                  ┌稱法界性運想┐
唯心┼ 【三壇】 ┼於自心中變現┼【曼孥羅】
緣生┘                  └抉選地分建立┘

曼孥羅─壇─諦想清淨廣大法界壇寶座,珍饈寶山,寶海妙高摩尼處,字字密言唯心之所成。
妄從真起故有自性,境由心變故有唯心,理以事顯故有緣生。


四種和尚依止處:
1、有法無衣食,應乞食。
2、有衣食無法,應問而後去。
3、有法有衣食,驅遣不應去。
4、無法無衣食,應不問而去。
修學的真和尚者,有法乳而依慧命故也。

四種出家:
1、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慮。
2、身不出家,心出家→妻子受用,不生耿染。
3、身心俱能出家→於諸欲境,心無顧戀。
4、身心俱不出家→妻子受用,深生耿染。

剎那四相→生住異滅→本無今有。
生位暫停,住別前後,前後暫有還無,四相變化故也。



**********

(事理緣起分來由  點滴光陰不停留)


詩曰:
萬物原來在一身  天文地理亦同親
凡夫不究源頭理  性入幽冥骨葬塵

偈云:
不生妄念不驚神  焉着情緣昧聖真
(妄念不生不怕神  焉能着物昧天真)
勸君急訪靈明竅  養性存心學佛人

~~ 一覺  題 ~~



**********
(佛前結婚式)

(聯對手稿)


仗劍登壇誠通三界 黃章上奏朝天闕
步罡踏斗表奏諸天 紅燭高明建法壇

作比丘相似參禪 只是要群生各明佛性
現女人身而說法 無非欲大眾共發婆心

鶴算同延人間數近古稀齡壽
蟠桃並獻天地共歡今旦辰期

掃地焚香 撥去胭脂歸淨土
持齋念佛 拋殘鏡匣入玄門


獻詩:

其一
無極太虛源杳冥 火風地水氣成形
降生兩氣分清濁 宇宙陰陽有五行

其二
陰陽兩氣按乾坤 日月轉移四季分
三八氣蒸周復始 卵胎濕化死生存

其三
成住壞空微妙然 死生病老苦常連
愁悲喜怒哀欣迫 六道輪迴不斷緣

其四
本來面目號靈光 不滅不生不幻妄
無缺無圓包宇宙 非空非有露堂堂

其五
參禪念佛掃迷妄 持戒歸依入聖宗
信受奉行無斷絕 圓明透徹悟真常

其六
聞法知音須保持 無聲無嗅獨知時
通明妙理隨機使 應世慈生渡日期

......

~~~~~~時于民至己丑年 春之望日 空隱山智玄老衲題


**********
【科儀唱誦】:心經段 (如下影片) ↓




**********
【講述文集】:一覺講述之『 心經講 』 ←(按此連結)

講本:卍續藏 第26冊 No.0574載為元末明初之松溪道人無垢子

(《心經》者,法行四諦、十二因緣於上乘,摩訶大法王也!)

//////

不肖摹解』←謹供參考

**********
末後語:

禪宗的門路,若迷滯入理於玄之又玄,只得消磨人天,難為憑依。若果真囿於如此,則求玄之路,僅得徒入葛藤之纏,難施攪底滌慮之銳功,惟長野狐之慮,不若教下之奉明。也難怪天台荊溪湛然師,判教外別傳不過胸臆之言,偏墬暗燈,非為人天明燈。

所以欲得著手處,必經磨練始能探得真實。求禪法,必有堪任直截了當之事法。有願託身於傳規者,方許棒喝無明,現成脫落。或可說,禪之為宗,其傳乃在身心相激盪之直接相承,而不借立於文理探末。

師公傳脈,啟「一玄正法」為嗣句,以示心教真意之軌指。又自古禪門不廢事法,故爰舉他曾于永平修行之例,標參玄問道者,應具身心精神鍛煉之授可。祈那教下教外,共奮菩薩、同趨菩提。

父師亦說,親近學習跟接受訓練是兩回事,接受訓練跟堪受磨練又是不同程度。理事雙運,方得有學。理事圓融,才知無碍。要在生活中隨機應緣、消業磨練,生啟唯心淨土。只消證那世上此生,有絕學無為之閒()道人也。

另帶一提的是,個人認為,相較於只沉浸於玄理的機鋒探究,而缺乏四無量心的主體標啟及瓶瓶相注,總是初心有眛,眼藏難圓。
......(正諦真野)







**********

回紀念集【開山一覺了然禪師紀念集

回首頁【永平山 東禪寺


念佛



參禪念佛本來同 看破分明總是空
功到自然全體現 春來依舊百花紅

性在何處?性在作用處處現。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即見,在耳必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週沙界,收攝在微塵。

識者是佛性,不識作精魂。假有元非有,假滅亦非無,涅槃償債意,一性更無殊。

花街柳巷歌弦音,酒肆茶樓山海珍,聲色千般求顧主,唯有和尚一箇人。


咄?...說到究竟處,直歸極樂林。起!




**********


大乘讚頌曰:「大道常在目前,雖在目前難覩。若欲悟道真體,莫除聲色言語。

言語即是大道,不假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

菩提煩惱、持犯、佛與眾生,事理、靜亂、善惡、色空,生死、斷除,真俗、解縛、境照、運用無礙、迷悟等。堅固猶若金剛,不着二邊中道,修然非斷非常。

五欲貪嗔是佛,地獄不異天堂。愚人妄生分別,流浪生死猖狂。
智者達色無礙也。


**********

【學唱誦經讚的要旨】
(和鳴為善,演示和合尊之儀也。)

一覺示云:

威儀則()佛法,離威儀則佛法泯矣。

古云: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故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慧用,血氣自和平,調息於適當,美哉!善於音樂和鳴。

唱誦經讚,端端有禮,雜念擯除,語言見解和藹,其人雖未悟,大道已成矣。

若反之則同兒戲,阻佛法於末世,罪業報障不爽。但願後學及同道,慎之!慎之!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二日 於東禪講室



**********

各位有緣好用功 念佛念心合性空
打成一片誰人會 生死涅槃今古同

今日本寺啟念佛七第三天,恭祝阿彌陀佛聖誕上供之期,爰有諸位壇信000000各位人等,虔備上堂大齋一堂,供奉三寶供眾,為求福慧雙修,請僧上堂說法。

夫真能念佛的人,要放下萬緣,捨棄身心世界,這都是正大布施檀波羅密也。以此專念功德力,能消災解厄、增福延壽。

真能念佛的人,能斷除十使諸煩惱者,正是大持戒尸波羅密。以此專念的功德力,能消累劫生死重罪,免受六道輪迴。

真能念佛的人,不計較是非人我、名譽利養者,正大忍辱孱提波羅密。以此專念的功德力,能獲無上樂,得大自在,恆常得安康。

直能念佛的人,念念無間斷,無有夾雜懈怠者,正是大精進毘離耶波羅密。以此專念的功德力,能超越三界,越四流、登十地,達究境成佛。

真能念佛的人,不虛攀眾緣,一心不亂,不墬境緣所遷,窮盡三際,坐斷虛空法界者,是大禪定禪那波羅密。以此專念功德力,能住堅因地,能發無量光,恆得無量壽。

真能念佛的人,念念不昧自性光明,能觀照一切法界無所障礙,超絕三際者,正大智慧般若波羅密。以此專念功德力,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成就無盡大光明藏,即是無量壽無量光阿彌陀如來清淨法身也。

從上念佛功德力,六度萬行具足,以是上供諸位植福無量,德慧具備矣。各位會麼?

咦?
根塵世界境緣因 心地本然無一塵
淨念現前安養國 彌陀諸佛現全身
彌陀功德不思議 法界淨心普護持
恭祝誕辰無量壽 十方含識盡歸依


**********

一覺禪師彙編:【淨土指歸 ‧ 佛七開示錄】← (按此連結)








**********

回紀念集【開山一覺了然禪師紀念集

回首頁【永平山 東禪寺


禪和



《普賢觀經》說:「觀心無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消無主。」一切諸法,皆悉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持戒,於一念中,百戒俱完,萬罪俱滅。

何謂大心持戒:起大悲心,憐憫一切眾生,妄執有為而起無明,造種種業。吾代一切眾生,懺無量無邊重罪,吾為一切眾生,求得涅槃而持戒。吾若清淨,即一切眾生清淨,吾若破戒,即一切眾生破戒(破一切眾生戒),是故寧此身受刀屠萬段,終不以此身破眾生大戒。如是持戒,最廣最大。

何謂不住於戒:《華嚴經》言:「身是梵行耶?心是梵行耶?」求身心不可得,則戒亦不可得。是故不見己身有持戒者,不見他身有破戒者。

菩薩持戒,於種種破戒緣中,而得自在。知此則戒定慧與貪嗔癡,同為妙法矣!

如此持戒,於念念中,即諸罪業,念念自滅,身心清淨,可修禪矣。

~~~~~~(一覺禪師法語 玄光筆記)    






**********



【修行法門】

人之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是外出五方門,內有一意門,能通十法界處。心為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王統心地,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故佛對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故是眾生,自性悟故即是佛。前念動時是煩惱,自性即迷成眾;後念靜處是菩提,自性覺照成為佛。

前念著境而生心,後念離境心本無。心境滅時歸覺性,修佛妙訣在性成。故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能可更立。

自性能生萬法,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矣。




**********

【禪定的功夫】

心無障碍,外一切境界,內心不起動念為之坐;性不迷惑,內外寂照自性常然為之禪。外離諸相,內不動念,生死涅槃平等故名為禪定也。

迷人靜坐,身雖不動,百無所思,自稱為大,信口開河辨說他人是非好壞善惡者,此人已入邪見故,違道遠矣。

一切眾生心本不二,皆因著妄迷真,幻化六道四生,依業受報,輪迴流轉沉溺五欲,墮落三途之中受苦無量。欲免輪迴莫若求佛得解脫法者,餘無他法。

佛法雖多門,信而可能入,修心為第一。

佛稱大覺尊,覺即心,心即能覺,故心外無佛,離心無別法。眾生自迷此心久矣,不識自心是佛,不識自性是法。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要求佛道者,縱經塵沙數劫去修種種苦行,喻煮沙成飯只徒自勞,一無所成也。

故修解脫法門,須發誠信,立大誓願切實踐行之志。雖如恆沙法門無邊妙義,不求而得。願諸同修不向外找,安定身心恆常修持,不為外境所感,不為好奇心所使,內照煩惱、所知二障,妄念不生之地,即到涅槃城矣。

故卅七道品之妙藥,是醫諸眾生的十使所生一切煩惱病,病若除故藥亦閒。心佛眾生本源,若人能了無常路,頓斷長空生死關。

自皈依佛(無上尊)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離塵尊)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和合尊)  當願眾生 統理(同事)大眾 一切無礙

若悟此理,發正見解心,親嚐其味,自願步入常樂我淨之地。故悟後薰修者,我等在凡夫地,自無始生死以來至於今日,流轉四生六道之中,妄想堅執顛倒無明種習,久與成性,雖到今生頓悟自性本來空寂,與佛無殊,而其舊習種性,卒難除斷,故逢順逆境時,嗔喜是非熾然起滅,客塵煩惱與前無異。若不以般若用功着力者,焉能對治無明煩惱諸障乎。

頓悟雖同佛,多生習見深,風停浪尚湧,理現念猶侵。

故根機猛利之輩,不費多力之工夫,就能打破頓悟此事,便生容易之心。更往往放去不修心,依日久月深,舊習未除,前浪推後浪,依舊未解脫輪迴矣。豈以悟解,貴在實修行,薰除舊習種性早日清淨,慧日光天佛道成矣!

~~~~~~了然講稿    



**********



妙相俱提云:
夫真空冥冥,無我無人,一切有為,如幻泡影。尋茲元理,蕩蕩難名,斯則神明變化,無可究其形容者也。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又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眼耳鼻舌,如如虛空,人我眾生,等無障礙。

所謂一莖草化丈六金身者,偪塞遍滿,隨處湧現,我佛全體於是乎在。四八莊嚴隨分圓足,八十種好放大光明,以是因緣,齊生佛地云爾。

~~~~~~了然提妙相示    



**********


禪宗的明心見性

一覺示云:

涅槃菩提妙心的體現,靈光獨耀,迴脫根塵。

到此地步,便打開了感情性、理性生活的種種束縛桎梏,而使靈性統一了感情性、理性。而獲得真實的生命。

所謂「不歷僧祇獲法身」。這時我們固有的本性,湛寂光明遍塵剎,廣大周偏,清淨圓滿與諸佛法身冥合一,等同無異。

從此起行具足大悲、究竟大慈。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大自由自在,而終體證究竟大果也。


~~~~~~六十一年四月二日 於永平山莊




**********


禪味【吃酒公案,現酒人身說法】

﹝一覺于龍泉寺內 參作﹞


古稱草木是禪,頭頭是道。着衣喫飯,無非佛法,何況於酒。今我一說,以為參考云!

夫酒者,種福因田,釀功德水,出眾香之國,開甘露之門,十分清淨,殊堪解脫塵勞。一味禪和,正好破除煩惱。

山河大地,到處排當,木杓籬,逢場作戲,証明有漏。不好時復中之,了取無生。何難死便埋我。

直饒一口吸西江,折末三杯通大道。會麼?

不會?

迦葉笑持杯,世尊拈花獨醉。
若能冷煖自知,便得酒中三昧。


~~~~~~甲午年上元作公案




(附錄:
一覺禪師亦常示云:
古人云:「酒是穿腸的毒藥」。故勿飲過度,也應該要禁勿飲之。因飲酒是快使人性陷入昏迷,鬪氣、爭端、妄行、亂動作為,造罪過失,惹禍成災,終累己及人,故俗語說:「酒醉誤江山」,誠哉斯言也。
不論男女,若飲酒過多,便能亂了心性,妄作亂為,演出種種的醜態事,往往有之。所以須要戒。)
    
**********


【空隱智玄山人覺世修行回向喝文】

夫人身難得 佛法最難逢
光陰速如箭 善緣稀難遇
四生六道苦 輪迴不息期
地水並火風 因緣假合離
合因生老形 離時病死致
愛別離苦到 遷轉諸惡趣
恩愛永分離 受苦無盡期
豈不自檢看 厘蹉隔千里
奉勸諸男女 早發修真志
謹參智玄人 學佛玄妙理
自心常覺照 自性明聖機
行住坐臥中 時常不捨離
六根通六塵 五蘊為主持
眼色耳聞聲 鼻根齅香臭
舌本淡醩味 身根領諸觸
意生各種法 自此造諸業
色受想行識 現出五行性
色愛取便生 受身苦業成
想思念不絕 行運分善惡
識情積三世 貪嗔癡愛慾
應造無邊業 喜怒悶哀樂
罣礙驚恐怖 妄想愚迷執
顛倒不離苦 輪迴六道趣
遷轉四生路 生死不絕期
無始致今日 悔悟覺來遲
春夏轉秋冬 成住有壞空
然此一一法 究竟幻化妄
一塵更不立 萬念空寂虛
存亡常知足 取捨兩相離
心性空彼此 因緣隨應機
行持無間斷 契合真如理
圓覺平等智 啟運大慈悲
應世常救苦 轉法如筏喻
因果存不昧 事理兩相持
本來無住相 空執非所宜
慈愍眾生苦 救度無盡期
誓願度一切 同圓種佛智





**********

(一覺禪師法兄弟大仙佑光攜傳來之漢譯本)

永平《修證義》← 按此連結

第一章  總序
第二章  懺悔滅罪
第三章  受戒入位
第四章  發願利生
第五章  行持報恩

(《修證義》內容為禪家重要的基礎義理)








*********

回紀念集【開山一覺了然禪師紀念集

回首頁【永平山 東禪寺


迴心


《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時間空間覺,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佛教的教主釋迦所說的。

虛空本無自種,亦無相體,如心亦本無相體可言,本來清淨,本無生滅,而跡隨緣。原因一念瞥生,由境緣而生心,故曰因緣。便生法界。

一心具足隨受,據所作之因,還所受之果,是以善、惡、非善非惡,諸行皆成世間之因。由時空二間境緣,而成三界六道之果也。造三界六道之一切法界,皆因惟心。

應知心昧成空,心動成風,心愛成水,心燥成火,心執成地。心淨果土淨,心善念化為天堂,心惡念化為地獄,心戒念化為人生,心痴念化為畜生,心貪念化為餓鬼,心嗔念化為修羅,心空念化為聲聞,心寂念化為緣覺,心慈悲念化為菩薩,心無念化為佛。

以上名為十法界,皆唯心所造成。故心如工畫師,萬法所生唯心所現也。


「在識不無,離識非有」故,應觀宇宙萬有法相,我人本具一心真如:

┌事相┌心王法→8    ┐
│ ├心所有法→51     │
┤ ├色法→11             ├ 計百法(100)皆如。
│ └不相應行法→24 │
└理性→無為法→6   ┘

蓋凡夫未洞明本具一心,故不覺蓋覆真如,忽起動心即成無明業相。

故心能生一切法,能攝一切法,遍宇宙含萬有無所不在,動即變境,靜則歸空,念即成識,應變隨緣也。





**********


【一覺開示錄語】
(玄光 謹書)

了執是開獄之鎖匙。圓通是日新的生路。有為是法之分析相。無為是法的統一宗。有無交參是應時緣境地轉法之運用。自他是分別之起源。平等是統一的立基。

忍辱是學禪定的源基。禪定是生智慧之德母。戒是節治自己的起居行止。定是意志的堅向。慧是明白一切善運用。

如是知、如是學、如是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證、如是了然也。




**********


性迷:【惑→業→苦→惑..】
性真:六即

防賊敵者,防心念惑也。




***********



天台:
(本來本法性,天然自性身。)

【六即佛】:
依理:
名字:
觀行:
相似:
分證:
究竟:

【六妙門】:
數:
隨:
止:
觀:
還:
淨:



**********


【靜居省察前 七言四句韻】

()
舉眼看明世間情 為名着利不靜亭
何人忠志重任業 後果定然子孫榮
()
百歲光陰老盡人 青山綠水至如今
開眸認取來生路 莫學愚頑錯用心
()
果位聲聞獨善心 寂然常定本非真
迴心頓入如來海 倒駕慈航渡逆人
()
人身得處最為難 莫把浮生過等閒
須藉金剛三昧力 直教打破生死關
()
數年參學訪明人 歷盡諸山古聖真
不覺性天光燦爛 開眸舉看日東昇
()
雲遊四海尋英雄 登涉諸山訪聖宗
時節因緣休差過 今朝聞道夕願終
()
跋渡江湖訪聖人 登山涉水景然新
草青林內鳥操琴 蟬語傳宣說妙真
()
春夏秋冬四季天 風花雪月景相連
光陰似箭終須短 一世奔波到百年
()
憂愁過日碌生平 難得貴人助事成
重結人緣多種福 不辭勞苦過今生


~~~己丑年夏之朔日 吉禪山空隱智玄山人題 大眾存念



(未完...)








*********

回紀念集【開山一覺了然禪師紀念集

回首頁【永平山 東禪寺


道情


【寄給天空的白雲兒】

自古以來,志士仁人,堅守道義。遭遇迫害,嚐盡一切困苦,棲守寂寞者,誠不可數計。然此等之人皆為一時之寂寞,至其道德,和其學志,則歷萬劫不休,而為世人儀表也。

反之,依阿仗於權勢憍慢威力者,雖一時為世所用,而得過榮華富貴之生涯,三寸氣斷後,而終以萬古淒涼。

寂寞學佛自救之人,自他永益,傳流來世而長存其德行。一時權勢威力爭名利而榮華富貴者,其身一經死後,性命如露水消沉,但其結冤惡業,苦淒涼悲極也。

故明人須看身後身,當明因緣之一大事也。

~~~~~~泉林隱士 臥雲老人 留字




**********


【道情十二唱】
白雲(臥雲山人)

隱草廬兮掩柴扉 青山疊翠白雲飛 草木為鄰風作客 明月無端夜入帷

一簞食兮一瓢飲 綠茵作褥石當枕 草堂夢回春睡足 一曲禪歌醒世人

風瀟瀟兮雨淋淋 三界六趣冷清清 竟日趺跏兀兀坐 不知門外有陰晴

千樹枯兮萬樹榮 顏淵何曾羨老彭 喜怒哀樂靜中影 吉凶禍福問蒼穹

芒鞋破兮禪杖尖 萬里尋禪不計年 若人問我修行事 山隱浮雲水隱天

朝數霞兮暮數雲 雲霞變幻何紛紛 怎似野僧百補衲 不更冬夏與秋春

四大假兮五蘊空 心佛眾生不相同 何欣佛果厭生死 生死即在欣厭中

殺盜淫兮毀法身 妄語污口酒昏神 大地河山誰非主 只因無我便無人

現在報兮過去因 切莫怨天復尤人 八識田中留淨種 逍遙自在渡秋春

遭凶險兮有來由 業風吹打浪中舟 死生生死何時了 只因不識撐渡頭

須彌高兮四大洲 三三為千稱世界 我今安住涅槃城 非出非入非內外

鵲鳴喜兮鴨鳴惡 鴨鵲原來無苦樂 只緣世人強自分 龜毛作繩空束縛

雲水慣行腳 浮生似轉蓬 為離生死苦 宿露復餐風
諸行本無常 一切緣生法 有生自有滅 與寂滅為樂

一塵不染 萬事擺開 撤手而去 乘願再來


**********


(【牢騷賦】)

呱地一聲,渾然中處,蓋高蓋卑,若男若女,騰騰噩噩,可知塵劫皆魔,哀哀忽忽,能把浮生是汝。是則一番夢景,到後成空,徒教千載虛名,從則兩污。

斯乃大塊之中,悠悠人世,利祿經營身家大計。六德焚如,七情掩蔽,角勝爭雄,豪華鬥麗,損骨勞形,銷精挫銳。事定百年,心期萬歲,其或謀而成者,悅樂無窮,其或敗而失者,子姑待斃。蠢蠢醒來何日,居然走馬燈,茫茫做到何時。

奈此磨牛之勢,個裡黑甜,實為惡劇。落花風雨,禁他子夜銷魂,遇客光陰,負爾丁年之御,情隨事轉,感慨係之,死去生來。以斯奚若,特設名言,誰能闞破椀中之白夢初驚,鍋裡黃粱甫作。

千呼萬喚,嗤嗤總不回頭,五戒三皈,苦苦無非這個。哪有他何,龐然我大,蓋以久困睡鄉一場大夢,八識牽縈,三心撥弄。名韁利鎖,挂束無家之枷,俗狀塵客,抱得有形之甕。此何異於醉山之酒,千日酩酊,歸大海之萍,四方飄送也哉。

有感謫仙,獨能覺悟,看來焦鹿之因,未必槐安之誤,癡迷無已,終毋墜梘之悲,大限相逢,寧不陳床之懼。願伊快快起來,共汝惺惺早寤,好登極樂之天,指點虛無之路。

學時捧喝,愧非為佛之徒,謹以蕪詞,用作警心之賦。

聽說一場幻夢奇 為莊為蝶總難期
請君細讀牢騷賦 心境居然自解頤


//////
噫?
大道虛玄本無出沒之跡
修因積果自有時緣之變

山登高處見天闊


世道行盡死路通



**********


【同住吟】
江海有容下百川 還從器量見深延
潺潺淺水歸淵靜 漠漠太空睿智懸
紫竹林中欽德範 白蓮台上禮聖賢
須彌芥子同無外 悟此方能會性全
          ~~~~~~ 一覺 題


【修道吟】
行義施仁不易方 忠誠精進見堅強
剛柔相應須持久 忍辱溫和在守常
磨杵成針非細節 移山填海志康莊
修功總在艱難處 賴有恆心與日長
          ~~~~~~ 了然 題




**********









**********


【信受奉行智慧禪定格言】

信是道源功德母 能養一切諸善根
受戒歸依超法界 生生世世不捨離
奉尊法則勤修持 永脫輪迴無上樂
行功累德不退廢 魔障不改達聖宗
智乃出世解脫基 能破一切無明界
慧歸圓寂月影現 遍滿虛空照十方
禪入三摩圓覺地 神通廣大無邊際
定達涅槃如來海 圓融透徹悟真常

菩薩之修學處,乃以六道齊修,開濟物利生之門也。
詩曰:

信受奉行入聖宗
禪定智慧悟勤功
慈悲喜捨行方便
普照圓光破昏妄(矇)

~~~~~~吉祥山空隱智玄山人題作



**********


中秋佳景正堪期 月下彈琴唸古詩
寺遠不聞鐘鼓便 更深方見斗星移
多少神仙來聚會 人無我輩不投機
幾時得到桃源洞 同與仙人下局棋
         ~~~七律 平起 『葫蘆詩』


(民國40年)舊曆 貳月十三己未日   320   星期二   晴風

今天四點坐禪,六點念佛。紹善往知本出張,有紹蓮在寺侍事,到中午有縣議員郭金龍先生來訪,我不要於他會面,他問紹蓮曰:你師何在?紹蓮答:目下閉關在禪房內,不肯於人接洽。他說我有一要事特來拜啟你師,若汝師有開靜時,請他移玉來宅,致囑。就出去。

下午三點又佛教支會來函,呈請免除寺建地地稅之手續,至四點完畢呈上。至晚念佛,十點開枕。

今天所感,憶古鄉,念母老邁,不得定省,實遺憾之致也。光陰似箭,事未全成,嘆世情人心不足何時了耳。

噫?
開缺須彌半個山 未聞塵世有人閒
仍然風月當頭過 空費光陰浪去還

【神鬼本是從心生 心若有時神鬼橫】


//////


(1951年之日記,未完,待輯中...)








*********

回紀念集【開山一覺了然禪師紀念集

回首頁【永平山 東禪寺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東禪寺 開山 一覺了然大和尚 簡介

東禪寺歷史照片剪影



(背景樂為師公一覺禪師所唱誦之《銷釋金剛科儀》片段: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遙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取經詩》唐 • 義淨大師 )


                                                                                                           

---------------------

一覺禪師簡介

永平山東禪寺開山【釋一覺】禪師(上一下覺大和尚),字「一覺」(外號),名「了然」(內號,俗家姓名莊王興(原名莊添興,後加嗣王姓而改名)19161116(另說為12月16日)於台東池上出生。其父姓名莊阿生,母姓名王金里(平埔族裔)。家業務農,六歲亡父,賴母王氏撫養送學。
(王金里為王明經與趙枝美之獨生女,即捐地並集資促建池上鄉水利工程「浮圳」之大善人王明經先生;王明經其父王純仲,為清末唐山過台灣時期由福建泉州來台,娶平埔族妻潘阿鬱,定居新開園;
當時平埔族以母系社會為主,王金里初曾作為平埔族之祭司,皈信佛教後一心念佛,歿後燒出各式舍利花舍利子二十餘顆;
莊姓祖輩為客家人,原居新竹,後遷住東部發展而與王氏結親。師自小由王家養育,並嗣承莊王二姓,)

        師於六年小學畢,十三歲隨母禮佛,逢普明和尚行腳布教於東臺,遂禮普明師(俗姓吳)為引進師,聽學經法,法名「修樂(修祿?)」(基隆月眉山法脈。「修」字傳自福建鼓山臨濟正宗奇量祖派下善字分出-善德普修...演字,源自普陀,上溯峨眉天臺)。亦常親近蓮太師、普順師、臺閩諸師及多位內地布教師學習佛教義理,並兼通閩南佛教金剛寶卷科儀、藥師佛禮斗壇儀、瑜珈焰口法事、傳統閩南經懺讚頌吟等。其雖年少即有離塵之意,然因宗嗣無繼,仍順依宗族母命媒娶卓秋玉女士為妻,育有四子二女。

修學期間多來往於花蓮玉里古寺及基隆月眉山靈泉寺,並入靈泉寺之講習佛學會,翌年四月一日再入禪林就學三年,後遠渡扶桑沉研佛法。

廿四歲春季時,投禮日僧俊學全明(佐藤全明)和尚,和尚座下,續為曹洞宗八十五世;又渡日期間,白龍天山大和尚座下修學禪定,與同期道侶同續為九十一世。同年秋季回台灣,以八十五世居。

遠渡期間在曹洞宗大本山住專修僧堂二年九個月,又往鶴見總持山本山九個月。此時師字名為「智芳宗山」。

在得認可堪為布教師後回臺,時值遇二次大戰末時局混亂,軍寇橫行,遂遁隱深山專務甚深禪定,幾絕煙食,苦行三載有餘。

民國卅四年日軍戰敗將退出台灣之前際,師於山林定中逢菩薩應跡,並有其師全明和尚(時任曹洞宗布教所主任)催促其下山接手布教所事務及委請弘法利生。

民國卅四年底台灣光復後,師即賣卸池上故里的大部分田園,獨資於東臺觀世音菩薩緣起舊址處,拆整台東街曹洞宗布教所,解建為東禪寺。(東禪寺現址原於清光緒年發生大庄番變事件後,遂建天后宮,前祀聖母,後奉觀音。1930年受東臺大地震加上小海嘯淹來及膝高之水患而有損,廟方奉聖母諭示,蠲棄此處,遷祉於水患從海岸淹至市區之終止線上之寶桑新址。原址地權經輾轉,後捐作曹洞宗布教所。~以上事跡為耆老口述。)

民國卅五年初整建完成,師為感念永平之恩,更立名為【永平山 _東禪寺】,並向縣府申請完成寺廟登記。自此憑曹洞師授,續脈別演,字「一覺」、名「了然」(別號「隱空」、「空隱智玄」、「臥雲山人」)。並以「一」字別演,授徒玄字,徒孫正字…。於剃度徒孫法名(內號),則仍遵月眉鼓山臨濟之傳演字。

民國四十年冬,臺東大地震造成新整建寺宇龜裂崩缺,從此開展了一覺禪師全省弘法的因緣。師除於東臺布教外,亦為東禪寺重建工作奔波,講說布教之足跡遍布全臺及澎湖。
其間參與了台灣省佛教會會務,與慈航法師法情甚篤、與甘珠活佛..等諸多大德僧知會,並常與林錦東宗心法師、玠宗法師、隆道法師、無上法師、開證法師...等相互問道,亦結識諸多於鄉野默默耕耘之佛道齋友、老居士等...共勤佛道,甚是快哉。

 僧籍部分,師原單受日治時期的曹洞宗的佛戒而為臺籍僧侶,光復後轉入佛教會省分會為僧籍。民國四十四年值大陸鎮江金山寺老方丈太蒼老和尚來於台中寶覺寺傳戒,於其處再求比丘菩薩三壇大戒。

民國五十五年,禪師之母親王氏在協助寺院重建的勞苦中逝世,火化後得各式舍利共22顆,地方一時爭睹謂奇,師為其建置舍利銀塔永奉祖堂。

民國五十六年,東禪寺重興建圓通寶殿落成,奉安聖觀世音菩薩座像,立奠東臺弘化古機道場,遂行諭示心願。

民國六十幾年,信徒廣布全台,常邀師至各其住處受供說法,從此法緣廣開。師亦擔任中佛會省分會理事職,奉職協助佛教會佈教等諸多講務及經懺活動,並曾出任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台東支會理事長。

民國七十一年師似預知有壽關之難,自行遷居於寺院頂樓欲閉關三個月,然因許多不可推卸之事務,未能如願,僅月餘即受公事催促下樓。後啟程至中北部參與佛教會會議,在作完己身負責的會務報告後即坐下低頭未再言語,經緊急送往榮總醫院仍宣告腦溢血不治。回台東舉行荼毘火化時,從火葬塔場竄出多道閃光猶如閃電直衝天際,持續超過半分鐘,在場人員皆目睹,也被荼毘典禮的攝影師錄下,惜因影帶保存不當已毀損。

******
師法源自閩南佛教而再承煉於扶桑永平,實契理應機以為用,法度空門之而建寺,儀事多循明清以來早期台灣佛教之習而婆心接引,又於河洛五術之理亦解作禪機之用而迴究度願。直驍以禪悟佛為自性流露之心源,溯返普門臺山之遠流,持拈無相之旨為金剛正令之翹勤,步演真詮之機。嘗解大乘諸經,卻只說入出;似開權宜方便,實恒住三昧。

觀師一生慈孝高節,卻也一生多病乖舛,於人情世故多感深刻。其志氣豪爽、直截了當、悲心隆重,神通縹緲,方便智慧莫測。有似巖石之性,有如菩薩之心,亦有詩琴武達之藝。常以巧慧異能縛人向道,亦曾伸足供鼠囓而致病數日。

師時露接引方便之深智婆心,偶見俠義為他之藝高膽大。於酒宴肉席亦能開暢無相般若令人攝心,在疾病臥榻也未斷絕一日禪功而自勉不懈。

師之行誼獨特,振聵心聾,時而嚴厲至令學人手足無措,時而悲憫至周遭皆感,雖受詰疑亦不染菩薩慧衷。最是俾薦行人應受持正戒,卻又嘗云「菩薩常在破戒緣中行持菩薩道。」是「不取正戒相,又無邪念心,不見有持犯,真無作清淨」耶?菩薩自性瓔珞莊嚴之深心,實非吾輩可得摹擬。

師常以「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不要吃沒三把蕹菜就要飛上天」、「要作經懺師,不要作經懺鬼。不要上臺哩扮戲,造作罪業,貢高我慢。」之勵勸勉徒孫。總常示人悟念彌陀、堪忍娑婆,南無阿彌陀佛。

法界唯心,起心動念莫要相欺瞞師,自己要走的路自己知道嗎?光陰莫虛度!



師曰:
「弘法的業務,宜應隨時隨地、隨緣應機,導引人心改惡向善,復興古有文化,發揚佛教應世、住世、出世的真理。個個如此,則國無內亂,各守規律,一心一德則國自富強,家自和樂,社會自安寧。這是端賴正教,創造人心為最重要的任務。

所以佛教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都是(以)佛之心,來為己心。菩薩的願行是眾生未成佛,誓不取正覺,地獄未空,菩薩不證菩提,這都是(以)菩薩的願行,來為本自願行。如我呢?只有空送夕陽西墜而已,實是太慚愧了!...」
~~~~~~ 永平山僧一覺 作講同勤 


(青年時期)

(一覺禪師幻影 之一)

(一覺禪師幻影 之二)

(一覺禪師幻影 之三)

(民國51年行腳,出發前留影)

(背景為民國35年初整建落成之東禪寺故樣,于民國40年冬震損。圖中者為一覺禪師)

(民國41~56年使用之大殿,56年重興建圓通寶殿落成後,此殿改為祖師殿紀念堂)

(舊殿內合影)

(民國56年落成安座後之圓通寶殿)

(攝於2014年之圓通寶殿)

(一覺禪師母親王氏,「普妙」優婆夷)

(剪報)




(一覺禪師 手稿)


(手稿 二)

(中央達摩畫為日治時期台灣畫家張品三之畫作,對聯為慈航法師提贈字跡)

(甘珠爾瓦仁波切 贈字)

(與甘珠活佛合影於東禪寺之圓通寶殿興建中)

(慈航法師蒞東弘法合影)

(民國58年東禪寺傳授菩薩戒 正授圓滿 戒師戒子合影)

(翻拍自"台灣佛教名剎"一書。中立黑框眼鏡者為一覺禪師 攝於總統府)

(與法兄弟大仙祐光和尚於檀越家之合影)

(知交合影)

-----------------------------------------------------------------------


聞法知音須保持  無聲無息獨知時
通明妙理隨機使  應世慈生渡日期


(俗家故影)

(俗家故影2)



(日治時期於靈泉寺講習會)


(佛教會之教務活動)






附一:
【永平開山歷紀碑誌】


附二:永平山 東禪寺 玄光禪師 紀念集